洪堡

洪堡   hóng pù


卡尔·威廉·冯·洪堡(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政治家。曾在普鲁士实施中等教育改革,1809年创立柏林大学(今称柏林洪堡大学),后出任文化教育大臣。对语言的本质和发展提出独创性见解,认为语言是活动本身,而不是活动的产物;语言是形成思想的机制;并提出“内部语言形式”的概念,把它看作个人世界观的表现。被认为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者,对欧洲语言学说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著有《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三卷本《论爪哇岛的卡维语》一书的绪论)《按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论语言的比较研究》等。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 1769—1859)。德国自然科学家,近代地理学创建人之一。曾学习经济、工程学,因对矿物学和地质学的热爱,遂转入弗赖堡矿业学院。1799年赴中、南美洲考察,历时五年。1804—1827年留居巴黎,用法文写成《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三十卷,为世界上第一部区域地理巨著。1829年又赴乌拉尔西伯利亚中亚等地考察。晚年著有《宇宙:物质世界概要》五卷。是集中总结关于其一生研究和发现的重要著作。自然科学基础宽广,涉及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候学、生物学、地球物理学等各个方面。认为自然界为一巨大整体,各种自然现象相互联系,地理学是研究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关系和相互依存,无机与有机自然现象的地域结合。从直接观察的事实出发,运用比较法,揭示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首创世界等温线图,研究气候差异,并探讨气候同植物水平和垂直分异的关系,创建了植物地理学。发现地磁强度从极地向赤道递减的规律,火山分布与地下裂隙的关系等。主要著作还有《植物地理学论文集》《墨西哥》《中部亚洲》三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