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币改革

法币改革   fǎ bì gǎi gé

亦称“法币政策”。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制、采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实行于1935年11月4日。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规定汇价为法币1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初由英国推动施行,改革结果,使中国成为英镑集团的附庸。美国企图通过白银政策攫取对中国币制的控制权,于同年12月变更购银办法,迫使世界银价猛跌。国民党政府终于被迫使法币同时依附于美元,规定法币1元等于0.297 5美元,外汇准备金分存于英、美两国。参见“美国白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