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效应

拉曼效应   lā màn xiào yìng

亦称“拉曼散射”、“联合散射”。单色光被物质分子散射后,散射光频率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现象。由印度物理学家*拉曼于1928年首先在液体中发现,故名。此后不久,苏联物理学家兰茨贝格(Григорий Самуилович Ландсберг,1890 —1957)同曼德尔施塔姆(Леонид Исаакович Мандельштам,1879—1944)在晶体中也发现了这一效应,故该效应又称“联合散射”。强单色光(汞灯0.435 8微米的谱线或激光)照射某些物质时,在散射光的光谱中,与入射光同频率的散射光谱线附近,还有一些很弱的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谱线。这是光和物质分子相互作用,交换能量的结果。频率改变的数值和强度与物质结构和内部原子的运动状态有关。拉曼效应是研究固体结构、分子构造以及分析化合物成分的有效方法。还可用激光在大气中产生的拉曼效应来监测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