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裕

张文裕   

中国物理学家。福建惠安人。燕京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1934年赴英,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进行核物理研究,获博士学位。后转德国学习。1938年回国,先后任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去美,先后任普林斯顿大学和普渡大学教授。1956年回国,任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宇宙线研究室主任。1961年任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的中国组长。1964年回国,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1973年倡建高能物理研究所,任所长,并曾兼任高能物理实验中心筹备处主任。中科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委员。中国核科学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1948年发现μ子原子及μ子原子能级间跃迁发射的X射线,物理学界分别称之为“张原子”和“张辐射”,开创了奇异原子研究的新领域。系统研究了大气贯穿簇射Λ°粒子。筹建云南高山宇宙线实验站包括磁云室等三大云室。1972年在他领导下发现了一个质量可能为质子质量10倍的重粒子的事例。在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期间曾领导研究组利用丙烷气泡室与加速器的10吉电子伏的质子束研究粒子共振态,提出了一个重子能级跃迁图,并对Λ°超子与核子散射过程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就。还为中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设作出奠基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