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垒政策

堡垒政策   pù lěi zhèng cè

亦称“碉堡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时采取的战术。1933年7月蒋介石江西庐山军事会议上决定在中央苏区周围建筑碉堡,作为第五次“围剿”中新的军事策略。到1934年1月,国民党军队修筑了近三千个碉堡,依据碉堡步步推进,企图逐渐压缩苏区,消灭红军。当时红军在王明“”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先采取消极防御后又采取“以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的战略方针,遭受严重损失。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时,也采取过类似的战术,但被抗日军民所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