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哲学家。字正则。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学者称水心先生。官至吏部侍郎。反对当时“和议”,在韩侂胄伐金战败时,以宝谟阁待制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捍卫江防颇力。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习学记言》),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政策。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但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反对当时性理空谈。指出理学家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谬妄。在哲学、史学、文学以及政论等方面都有贡献。散文议论风发,自成一家。著作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