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镇起义

六镇起义   liù zhèn qǐ yì

北魏末年北方六镇戍兵与各族人民大起义。北魏初期在北方地区设置“六镇”,后增为武川怀朔沃野柔玄怀荒抚冥、御夷、高平薄骨律等九镇,镇将都以贵族担任。魏孝文帝迁洛以后,镇兵受到镇将的残酷奴役和剥削,军官霸占肥沃土地,克扣士兵粮饷,加以灾旱连年,死亡相继。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怀荒镇(今河北张北境)士兵杀镇将于景起义。不久,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士兵在破六韩拔陵领导下起义,杀镇将,建元真王,诸镇士兵及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人民纷纷响应。次年,高平镇(今宁夏固原士兵推敕勒(高车族)首领胡琛为王,攻高平镇,东西部敕勒也相继反魏。拔陵初败魏军于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再败魏军于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六镇尽为起义军所占领。北魏为挽救其统治,转而勾结柔然阿那瓌孝昌元年(525年)阿那瓌率众十万进攻,拔陵被迫南移,北魏军乘机夹击,起义军主力被击破,起义失败,破六韩拔陵战死。起义士兵被移置于冀(治今河北冀州、定(治今河北定州、瀛(治今河北河间三州,后又与河北各族人民结合,爆发杜洛周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