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乍得   

国名。在中非北部内陆,同中非共和国苏丹利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喀麦隆为邻。面积128.4万平方公里。人口640万(1995年)。部族众多,主要有萨拉人(占30%)、马萨人、图布人、巴吉尔米人、豪萨人、阿拉伯人等。居民多信伊斯兰教、基督教或拜物教。法语和阿拉伯语同为官方语言。首都恩贾梅纳。西部、南部主要是低高原和盆地,海拔250~400米。从乍得湖往东北,地势渐增至1 500米以上,并有超过3 000米的火山。全国最高点库西山,海拔3 415米。沙漠、半沙漠辽阔,仅南部沙里河(Chari)谷地为热带草原。大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自南而北,由900毫米递减至50毫米以下。从9世纪起,境内先后形成部落王国。19世纪80年代法国殖民者侵入,1910年被并入法属赤道非洲,次年转入德国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被法国统治。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1日乍得共和国宣告独立。约90%人口从事农牧业。大部耕地种植粟、高粱等谷物。棉花是首要经济作物,还产花生、阿拉伯树胶等。畜牧业重要,淡水渔业亦盛。工业以农畜产品加工、纺织、食品和轧棉为主;乍得湖以北有石油开采,还开采少量的盐和天然碱。出口棉花、肉类、皮革、阿拉伯树胶等;进口燃料、车辆、食品、纺织品等。海外贸易主要经由喀麦隆尼日利亚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