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   yà lì shān dà


亚历山大(Alexandros,前356—前323)。即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国王(前 336 —前323)腓力二世之子。亚里士多德弟子。即位后,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大举远征东方。公元前334年率军越赫勒斯滂进入小亚细亚,败波斯大流士三世于伊苏城(前333年)。南进叙利亚,攻占腓尼基,转入埃及(前332年),在尼罗河三角洲建亚历山大城。前331年进兵两河流域,在高加米拉(Gaugamela)与波斯军战,得胜。连下波斯都城苏萨波斯波利斯等,获金银甚巨;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前330年)。入侵中亚细亚,遭土著居民反抗。前326年南下印度,抵希发西斯河(今比亚斯河〔Bes〕。前进受阻,前325年分水、陆撤军,次年返抵巴比伦。在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巴尔干半岛的领域内,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东征”所经造成很大破坏,但对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有促进作用。死于巴比伦。帝国迅即瓦解,随之形成一批“希腊化”国家。
塞缪尔·亚历山大(Samuel Alexander, 1859 — 1938)。英国哲学家,新实在论的主要代表之一。牛津大学毕业。1890年入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实验心理学。回国后任欧文斯学院(后并入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教授。主张“层创进化论”,认为“空-时”是进化过程最低的一层,其次出现的是物质、生命、精神、价值,进化的最高层是“神”。著作有《空间、时间与神》《实在论基础》等。
亚历山大(Alexandria)。埃及最大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在尼罗河三角洲西侧,临地中海。人口338万(1992年)。因亚历山大大帝时(公元前332年)兴建而得名。后为古埃及托勒密王国首都,希腊化时代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世纪建为海军基地。纺织业中心,食品加工发达,还有造船、化肥、炼油、制革、陶器、水泥等工业部门。世界著名的棉花市场。港口由两道防波堤和法罗斯岛(Faros)屏障,为深水良港,东港主要是渔港;西港是商港和军港,全国80%~90%进出口物资经此。铁路、公路通开罗。重要国际航空站。有运河通尼罗河。有1892年创设的希腊-罗马博物馆。近郊多名胜古迹,法罗斯岛上有航海灯塔(高122米)遗迹,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有纳赛尔学院和亚历山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