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 sān shí 1.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
2.夏至后半个月。
3.早﹑午﹑晩。
4.印度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5.佛教谓释迦牟尼佛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南朝陈慧思《立誓愿文》。
国语辞典
注音 ㄙㄢ ㄕˊ 拼音 sān shí 1. 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
▶ 《左傳.桓公六年》:「絜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 《新唐書.卷一七八.劉蕡傳》:「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2. 印度一年分成寒、熱、雨三個季節。
▶ 《大唐西域記.卷二》:「如來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参见:
三時
扫描版:「三时」在《汉语大词典》第221页 第1卷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