鍮石

鍮石   tōu shí
(1).指天然的黄铜矿或自然铜。《太平御览》卷八一三引 三国 魏 锺会 《刍荛论》:“莠生似禾,鍮石像金。”《隋书·西域传·女国》:“出鍮石、朱砂、麝香、氂牛、骏马、蜀马。”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铜》:“凡铜砂,在矿内形状不一,或大或小,或光或暗,或如鍮石,或如薑铁。”
(2).指铜与炉甘石(菱锌矿)共炼而成的黄铜。 唐 元稹 《估客乐》诗:“鍮石打臂釧,糯米吹项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炉甘石》﹝集解﹞引 崔昉 曰:“用铜一斤,炉甘石一斤,炼之即成鍮石一斤半。”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 南宋 时铜矿减少,主要依靠黄铜(又称鍮石)生产。”

国语辞典

注音 ㄊㄡ ㄕˊ  拼音 tōu shí
黃銅。
   ▶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七月》:「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几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 《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夫人骨匣,只在桌下。夫人常提起,教媳婦看,是個黑漆匣,有兩個鍮石環兒。」
扫描版:「鍮石」在《汉语大词典》第16716页 第11卷 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