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食

绝食    jué shí

断绝进食;断绝饮食(自杀或表示抗议)

详细解释

1. 粮食断绝。

《史记·高祖本纪》:“ 汉 军絶食,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餘人,被甲, 楚 因四面击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文定》:“ 刘文定公 纶 , 武进 人,少时家贫窶,曾至絶食。” 鲁迅 《坟·灯下漫笔》:“可是忽而变了一个穷人,几乎要绝食,很有些恐慌。”

2. 拒绝进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然礼缘人情,恩由义断,亲以噎死,亦当不可絶食也。”

3. 多用于表示抗议或自杀。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怨懣,絶食三日,遘疾甚篤,旬餘愈甚。” 清 戴名世 《王烈妇传》:“烈妇哭踊絶食,欲从死,舍人诸子及家众皆止之。”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二章:“为了争取改善政治犯的生活,他仍然领导了监狱的绝食斗争。”

4. 暂停进食。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杨因 见 赵简主 ,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 闻之,絶食而嘆,跽而行。”

近反义词

反义词 饱餐

国语辞典

注音 ㄐㄩㄝˊ ㄕˊ  拼音 jué shí
相反詞: 飽餐
斷絕飲食。
   ▶ 《周書.卷四五.儒林傳.樊深傳》:「墜崖傷足,絕食再宿。」
   ▶ 《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楊奉尋得牛車一輛,載帝至大陽。絕食,晚宿於瓦屋中。」亦作「絕粒」。
参见:絕食
扫描版:「绝食」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