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 yuè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及广西的粤语地区和香港、澳门等地。曾名“广东梆黄”。明末清初弋阳腔、昆腔传入广东后,以秦腔和乱弹为主要唱腔,吸收广东民间音乐,逐步形成。清道光、咸丰年间已流行。唱腔有板腔体的梆子、二黄两类。另有曲牌。剧目有《搜书院》、《罗成写书》、《关汉卿》等。
国语辞典
注音 ㄩㄝˋ ㄐㄩˋ 拼音 yuè jù 流行於說粵語地區的劇種。如廣東、廣西、香港、澳門及華僑聚居之地。明清兩代弋陽腔、皮黃、崑腔等相繼流傳到廣東,清初出現廣東本地班,融合諸腔,並吸收廣東民間音樂及流行曲調,於雍正前後彙合形成粵劇。用廣東話演唱,極具地方色彩。唱腔以梆子、二黃、西皮為主,腳色有生、旦、文武生、武生、公腳、小武等,服裝華麗考究。劇碼取材自傳統戲曲、外國電影或西洋名劇,涵容性極大,為粵劇的一大特色。亦稱為「廣府戲」、「廣東大戲」、「廣州戲」。参见:
粵劇
扫描版:「粤剧」在《汉语大词典》第12729页 第9卷 212
扫描版:「粤剧」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6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