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削

笔削    bǐ xuē
笔指记载,削指删改,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得用刀刮去,后用做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

国语辞典

注音 ㄅㄧˇ ㄒㄩㄝˋ  拼音 bǐ xuè
筆,記載。削,刪除。古代用竹簡記載文字,有所更改就用書刀刮削,所以稱為「筆削」。語本《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後用作請人修改詩文的敬稱。
   ▶ 《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蓄筆削之刑,懷輕重之意。」
   ▶ 唐.韓愈〈讀荀〉:「孔子刪詩書,筆削春秋,合於道者著之,離於道者黜去之。」
参见:筆削
扫描版:「笔削」在《汉语大词典》第12319页 第8卷 1163
扫描版:「笔削」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