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門

牙門   
注音 ㄧㄚˊ ㄇㄣˊ  拼音 yá mén
1. 古時行軍紮營,立牙旗以為軍門,稱為「牙門」。
   ▶ 《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麴義追至界橋,瓚斂兵還戰,義復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警郡守以恤隱,勒牙門以御衛。」
2. 舊時官吏辦公的地方。
   ▶ 《北史.卷二六.宋隱傳》:「每日牙門虛寂,無復訴訟者,謂之神門。」
   ▶ 宋.錢易《南部新書.庚》:「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門為牙門,字稱訛變轉為衙。」亦作「衙門」。
参见:牙门
扫描版:「牙門」在《汉语大词典》第6731页 第5卷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