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婆猴伎

【成语】:婆猴伎
【拼音】:
【简拼】:
【解释】:

泛指杂技。清黄景仁《献县汪丞坐中观伎》诗: “主人怜客困行李,开觞命奏婆猴伎。一人锐头颇有髯, 唤到筵前屹山峙。 ” ●前秦王嘉《拾遗记·周》: “(周成王)七年。南陲之南,有扶娄之国。其人善能机巧变化,易形改服,大则兴云起雾,小则入于纤豪之中。缀金玉毛羽为衣裳。能吐云喷火,鼓腹则如雷霆之声。或化为犀、象、狮子、龙、蛇、犬、马之状。或变为虎、兕,口中生人,备百戏之乐,宛转屈曲于指掌间。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神怪欻忽,衒丽于时。乐府皆传此伎,至末代犹学焉,得粗亡精,代代不绝,故俗谓之婆侯伎,则扶娄之音,讹替至今。” 师子: 同 “狮子” 。百戏: 谓各种戏艺杂技。欻(xu): 忽然。衒: 通 “炫” ,光耀。婆侯伎: 亦作 “婆猴伎” 。杂技名。周成王时,扶娄国曾献成王奇艺。此艺变形倏忽,神奇异常,令观众怵目惊心,民间称为 “婆侯伎” 。


婆猴伎 成语接龙

【顺接】:伎同南郭 
【顺接】:屠龙之伎 雕虫末伎 袭人故伎 橦末之伎 重施故伎 以售其伎 
【逆接】:三姑六婆 公公婆婆 公不离婆 红女白婆 耆婆耆婆 殴公骂婆 
【逆接】:婆罗门呪 婆娑起舞 婆心苦口 婆娑没索 婆婆妈妈 


 查看:「婆猴伎」的典故、婆猴伎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