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百折不挠

【成语】:百折不挠
【拼音】:bǎi zhé bù náo
【简拼】:bzbn
【解释】: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示例】:汉阳民军总司令黄兴,系湖南长沙县人,向来主张革命,屡仆屡起,~。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回
【近义词】:百折不回不屈不挠坚韧不拔
【反义词】:知难而退一蹶不振半途而废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志坚定
【英文】:indomitable
【日文】:何度挫折してもくじけない;不撓不屈(ふとうふくつ)
【法文】:être indomptable
【德文】:unbeirrbar
【俄文】:непреклóнный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司徒长史桥玄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同强盗作斗争,建议朝廷颁布律法杜绝绑架事件。因弹劾南阳太守盖升而辞官回乡,深得曹操的赏识,称他“有百折而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奇之风。”

百折不挠 典故或故事

折:挫折。挠:弯曲。谓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清.颐琐《黄绣球》一三回:“若把这迷信移到做正经事,讲正经学问,便成了个百折不挠,自强独立的大丈夫、奇女子。”亦作“百折不回”。明.沈德符《野获编.王思再谏》:“若思之百折不回,以身殉国,真无愧王文端曾孙。”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亦作“百折不摧”。宋.苏辙《祭亡兄端明文》:“义气外强,道心内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亦作“百折不屈”。清.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一旦竟成其名,史书及府县志纪录则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后,人人变色动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若忠毅、方学士、铁尚书者也。”

百折不挠 成语接龙

【顺接】:挠留犁酒 挠喉捩嗓 挠腮撧耳 挠曲枉直 挠直为曲 
【顺接】:不屈不挠 抗直不挠 神色不挠 忠鲠不挠 心痒难挠 刺刺挠挠 守正不挠 折而不挠 
【逆接】:以一儆百 赏一劝百 讽一劝百 杀一戒百 以一警百 一以当百 诛一警百 庭实旅百 
【逆接】:百了千当 百二河山 百步射叶 百业凋零 百岁之好 百舸争流 百八真珠 百顺千随 


 查看:「百折不挠」的典故、百折不挠成语故事
 查看:「百折不挠」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