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阳明学

【成语】:阳明学
【拼音】:
【简拼】:
【解释】:

    明代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弘治进士。正德初年因反对宦宫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刘瑾被诛后,移庐陵知县,累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总督两广。曾镇压农民起义,又平定宁王宸濠之乱,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卒谥文成。守仁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主张以心为本体,提倡“良知良能”、“格物致知,自求于心”,反对宋代朱熹的“外心以求理”,提出“求理于吾心”的知行合一说。世称姚江学派,以其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学者称阳明先生。于是就有了“阳明学”的提法。

【出典】:

    《明史》卷195《王守仁传》5168页:“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阳明学 成语接龙

【顺接】:学如穿井 学而不厌 学究天人 学优则仕 学贯古今 学无常师 学际天人 学海波澜 
【顺接】:思而不学 断织劝学 青箱家学 诠才末学 家言邪学 市民文学 敦品力学 笃信好学 
【逆接】:使酒高阳 醉酒高阳 颠倒阴阳 金悬咸阳 辞粟首阳 不阴不阳 掷果河阳 恩深渭阳 
【逆接】:阳九之阸 阳门之哭 阳和启蛰 阳公麾日 阳生补子 阳台云雨 阳九之厄 阳儒阴释 


 查看:「阳明学」的典故、阳明学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