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庸之道

【成语】:中庸之道
【拼音】:zhōng yōng zhī dào
【简拼】:zyzd
【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出处】:《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示例】: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的。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
【近义词】:不偏不倚
【反义词】:厚此薄彼偏听偏信
【语法】:作主语、宾语;指中间派
【英文】:the golden mean
【德文】:Doktrin von Maβ und Mitte

中庸之道 典故或故事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折中。庸:平常。道:主张、学说。“中庸之道”指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后因以“中庸之道”作为调和折中的典故。明.归有光《亡友方思曾墓表》:“是以不克安居徐行,以遽入于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成语接龙

【顺接】:道路之人 道殣相枕 道同义合 道德之符 道长争短 道不掇遗 道途听说 道殣相望 
【顺接】:壶浆塞道 邪魔怪道 神眉鬼道 厉水之道 旁门外道 狮虎当道 乡亲里道 能说善道 
【逆接】:水火之中 取诸宫中 置身其中 信不由中 故纸堆中 感篆五中 金投濑中 鱼在釜中 
【逆接】:中外古今 中窾中会 中心摇摇 中流底柱 中产阶级 中庭漂麦 中郎遗愧 中原失鹿 


 查看:「中庸之道」的典故、中庸之道成语故事
 查看:「中庸之道」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