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既有高深的知识,又有雅致的风度。后来常用于形容人举止斯文,态度闲雅。这是孔子对当时社会文人的一般要求。他认为,如果朴实超过了文采,不免陷于粗野;而文采超过朴实,则又陷于虚夸。朴实和文采配合得当,才可称得上是一位君子。
【出典】: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例句】:
唐·王勃《三国论》:“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位,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也。” 《古今杂剧》元《费唐臣贬黄州》三:“见如今御史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毛泽东选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顺接】:彬比势抗 彬彬有礼 彬彬君子 彬彬文质 彬彬济济
【顺接】:郁郁彬彬 文质彬彬 济济彬彬
【逆接】:巧思成文 杜诗韩文 徒陈空文 北山移文 地府修文 吾家龙文 继体守文 祖武宗文
【逆接】:文君怜爱 文翁教授 文理俱惬 文侯拥彗 文房四士 文献通考 文欺白凤 文魔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