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成语】: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拼音】:cáng zh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简拼】:czmsczqr
【解释】: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示例】:一个人做一部书,“~”,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 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
【语法】: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典故或故事

其人:指了解自己的人。 把书藏在名山里(以防遗失),并传给志同道合的人。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失,虽万被戮,岂有悔哉!”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一个人做一部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后多引作〔藏之名山,传之同好〕。同好( ㄏㄠˋ hào ):志同道合的人。三国.蜀.诸葛亮《阴符经序》:“故圣人藏诸名山,传之同好,隐之金匮,恐小人窃而弄之。”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也单引〔藏之名山〕。明.臧懋循《元曲选前集.序》:“因为参伍校订,摘其佳者若干,以甲乙厘成十集,藏之名山,而传之通邑大都,必有赏音如元朗氏者。”清.朱彝尊《重锓〈裘司直诗集〉序》:“身后之名,显者或晦,司直藏之名山者,晦久而明。”鲁迅《呐喊.论睁了眼看》:“做诗不刻木板去藏之名山,却要随时发表,虽然很有流弊,但大概是难以杜绝的罢。”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成语接龙

【顺接】:人琴已亡 人身攻击 人心如面 人急智生 人贵知心 人何以堪 人心惶惶 人扶人兴 
【顺接】:各白世人 菀窳妇人 谀墓中人 卧雪高人 墦间乞人 西方圣人 富贵骄人 熟练工人 
【逆接】:躲躲藏藏 高举深藏 用舍行藏 尾巴难藏 秋收东藏 什袭珍藏 积箧盈藏 秋获冬藏 
【逆接】:藏头擫脑 藏舟去壑 藏头亢脑 藏头漏影 藏踪蹑迹 藏娇金屋 藏器于身 藏锋敛锷 


 查看:「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典故、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成语故事
 查看:「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