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徒有虚名

【成语】:徒有虚名
【拼音】:tú yǒu xū míng
【简拼】:tyxm
【解释】: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北齐书•李元忠传》:“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
【示例】: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乃庸才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回报曰
【近义词】:徒有其名名不副实
【反义词】: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歇后语】:刷金的泥菩萨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只有名声
【英文】:have all one's goods in the window
【日文】:ただ虚名を得(え)ているのみで
【德文】:sich unverdient einen Namen machen

徒有虚名 典故或故事

    只有一个虚名,指名声虽好,无实际内容。李元忠(486-545年),赵郡柏人(今河北隆尧)人。以忠孝仁恕盛称于世。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537年),任光州(今河南光山一带)刺史,当时正值灾荒,百姓无食,面呈菜色。元忠上表朝廷,请求开仓放赈,救济灾民,等到秋收之后再补偿所用的粮食。但朝廷只允许他用一万石粮食赈灾。元忠粗略地估计了一下,平均每家分放不过一升、一斗。只落了个赈济灾民的好名声,根本解决不了实情。于是便私自作主,拿出十五万石粮食救济百姓。赈灾之事完成后,才上表陈述这件事,朝廷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嘉奖了他。

【出典】:

    《北齐书·李元忠传》卷22,314页:“……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而不责。”

【例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35回:“久闻刘景升善善恶恶,特往谒之。及至相见,徒有虚名,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也。” 清·刘鹗《老残游记》7回:“此人十四五岁时,在嵩山少林寺学举棒,学了些时,觉得徒有虚名,无甚出奇制胜处。”

徒有虚名 成语接龙

【顺接】:名倾一时 名门世族 名震一时 名山大川 名门旧族 名山身后 名至实归 名不符实 
【顺接】:贵表尊名 赫赫英名 扣角干名 掷地声名 麟阁功名 复壁埋名 不务空名 高姓大名 
【逆接】:饕餮之徒 夸辩之徒 开馆养徒 无赖之徒 与古为徒 无藉之徒 羊裘之徒 穴处之徒 
【逆接】:徒劳无功 徒有虚名 徒费无益 徒讬空言 徒子徒孙 徒拥其名 徒有其表 徒唤奈何 


 查看:「徒有虚名」的典故、徒有虚名成语故事
 查看:「徒有虚名」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