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丙吉问牛

【成语】:丙吉问牛
【拼音】:bǐng jí wèn niú
【简拼】:bjwn
【解释】: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示例】:作为官员要像~那样关心百姓疾苦。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员
【成语故事】:西汉宣帝时期,丞相丙吉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他经常外出考察民情,一次外出,他见一群人在斗殴,他没有去制止,而看到一头牛在吃力地拉车。他却停下叫人去询问,下属说他只重畜不重人,他解释说牛影响农事,直接影响国计民生

丙吉问牛 典故或故事

    丙吉(?-前55年)字少卿,鲁国(今山东曲阜)人,西汉大臣。汉宣帝时任丞相,封博望侯。丙吉常到各地巡视,了解民情。一次到乡间视察,途中遇到百姓间发生群殴,死伤者横陈路旁。丙吉见后,并不过问,随行官吏对此很奇怪。乘车前行又看到有人赶着一头牛,牛吐舌喘气。丙吉吩咐停车,让驾车吏前去询问:“赶这头牛走了几里路?”随员们认为丞相见百姓死伤不问,却去问牛,前后失当。有人去问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伤了人,长安令和京兆尹(京都长安的行政长官)应依法追捕处理,这是他们的职责。而作为丞相,只是考察百官的治绩,在岁末上奏皇帝进行赏罚罢了。对于这类小事,我不应过问。现在正值春季,天气并不热,这头牛并未远行而气喘,这表明气候反常,恐怕对农业生产有所损害,所以我才停车相问。位居三公,要考虑调理阴阳的大事,这正是我这丞相所应担忧的事啊!”属吏们听后,心悦诚服,都认为丙吉能识大体。丞相问牛喘,正是克尽关心国计民生的职责。后因用作称颂官员关心民间疾苦的典故。

【出典】:

    《汉书》卷74《丙吉传》3147页:“(丞相丙)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例句】:

    唐·长孙佐辅《闻韦驸马使君迁拜台州》:“谏虎昔赐骏,安人将问牛。” 唐·邵谒《论政》:“孙弘不开阁,丙吉宁问牛。” 唐·郑谷《送吏部曹郎中免官南归》:“道畅应为蝶,时来必问牛。” 唐·卢延让《逢友人赴阙》:“倚马才高犹爱艺,问牛心在肯容私。” 宋·梅尧臣《依韵和丁元珍寄张圣民》:“诗书每博约,文酒时献酬。其间最达者,今已问喘牛。”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3折:“包待制比问牛的省力气,俺父亲比那教子的少见识。” 元·姚守中《中吕粉蝶儿·牛诉冤》:“见一个宰辅,借问农夫,气喘因何故?听说罢感叹长吁。” 明·刘基《和石末公冬暖》:“祝蜴漫劳遵故事,问牛谁复轸忧心。” 明·李东阳《丙吉问牛》:“不问僵尸问喘牛,春来多少庙廊忧。” 明·徐渭《数年来南雪甚于北》:“吠犬从今无一处,喘牛必问有诸贤。” 清·王摅《寿京江张太夫人》:“尽道相公能问喘,遂令天子至垂裳。” 清·赵翼《庆晴村为尹文端师第五子来镇江握手道故》:“即看今日施行马,犹为先人问喘牛。”

丙吉问牛 成语接龙

【顺接】:牛马不若 牛皮大王 牛刀小施 牛羊勿践 牛马无色 牛骥同皂 牛不出头 牛衣夜哭 
【顺接】:王济射牛 斗大如牛 蠢笨如牛 襟裾马牛 老人骑牛 壮气吞牛 蹊田夺牛 笔误作牛 
【逆接】:阅后付丙 
【逆接】:丙吉牛喘 丙驭吐茵 丙吉问牛 


 查看:「丙吉问牛」的典故、丙吉问牛成语故事
 查看:「丙吉问牛」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