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噤若寒蝉

【成语】:噤若寒蝉
【拼音】:jìn ruò hán chán
【简拼】:jrhc
【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示例】: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面面相觑。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近义词】:缄口结舌守口如瓶沉默寡言
【反义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直言不讳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害怕不敢说话

噤若寒蝉 典故或故事

    噤,闭口不言。噤若寒蝉,比喻象秋天的蝉一样,冷得直打寒战,形容吓得不敢作声,泛指一言不发。杜密(?-169年),字周甫,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人。曾仕州郡,先后任代郡太守、泰山太守、北海相等职。桓帝时以党锢之祸免官。返乡后,仍然保持在朝时敢于推荐有才能的人,对恶势力敢讲话反对的习惯。他的同乡刘胜告老回乡,与他正好相反,遇事明哲保身,口不言是非。有一次,太守王昱称赞刘胜是个好人。杜密听出弦外之音是批评自己,便说:“刘胜作为致仕大夫,当地政府官员像上宾一样尊敬他。可是他见好人好事而不荐举,听到坏人坏事也不揭发,隐瞒真实情况保全自己,就象秋天的寒蝉一样不发一言,这种人是有罪的。”后来,汉灵帝时,陈蕃辅政,杜密又出来任职。而在二次党锢之祸时,下狱自杀。

【出典】:

    《后汉书》卷67第2198页《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例句】:

    宋·张守《题锁树谏图后》:“尝怪士处明时,事贤主,履高位,噤如寒蝉,或至导谀以误国。” 鲁迅《两地书》一:“明明今日好好的出席,提出反对条件的,转眼就掉过头去,噤若寒蝉,或则明示其变态行动?”

噤若寒蝉 成语接龙

【顺接】:蝉不知雪 蝉脱浊秽 蝉怨齐王 蝉蜕蛇解 蝉联往复 蝉冠豸绣 蝉蜕龙变 蝉喘雷乾 
【顺接】:自同寒蝉 春蛙秋蝉 黄雀伺蝉 脱壳金蝉 噤若寒蝉 狗尾貂蝉 螳螂向蝉 螳螂搏蝉 
【逆接】:目瞪口噤 
【逆接】:噤口捲舌 噤若寒蝉 噤口不言 噤口卷舌 


 查看:「噤若寒蝉」的典故、噤若寒蝉成语故事
 查看:「噤若寒蝉」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