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干啼湿哭

【成语】:干啼湿哭
【拼音】:gān tí shī kū
【简拼】:gtsk
【解释】: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湿哭:有眼泪地啼哭。形容哭哭啼啼的样子。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出的各种表情。
【出处】:《北齐书•尉景传》:“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
【示例】:情随事转,事因世变,~,总为肤受,即其父母兄弟亦败梗飞絮,适相遭于江湖之上。 清·黄宗羲《南雷文案·黄孚先诗序》
【近义词】:哭哭啼啼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哭泣

干啼湿哭 典故或故事

犹如说哭哭啼啼。《北齐书.尉景传》:“景有果下马,文襄求之,景不与……神武对景及常山君责文襄而杖之,常山君泣救之。景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文襄:指高澄。神武:指高欢。

干啼湿哭 成语接龙

【顺接】:哭眼抹泪 哭岐泣练 哭丧着脸 哭友白云 哭天抹泪 哭西州门 哭爹喊娘 哭天喊地 
【顺接】:扪疮辄哭 包胥之哭 穷途恸哭 一路之哭 神号鬼哭 勃胥痛哭 神嚎鬼哭 干啼湿哭 
【逆接】:聪明能干 伏枕公干 毫不相干 外强中干 稀不相干 闭门无干 了不相干 非意相干 
【逆接】:干戈满目 干愁万斛 干霄拂云 干名犯义 干父之蛊 干城之选 干巴利落 干名要利 


 查看:「干啼湿哭」的典故、干啼湿哭成语故事
 查看:「干啼湿哭」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