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端午节

【成语】:端午节
【拼音】:
【简拼】:
【解释】: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便是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两千余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民俗节目。沿习至今,在这一天要赛龙舟,吃粽子、盐蛋、芝麻绿豆糕,买回菖蒲、艾蒿以避邪。民间还有要给小孩抹雄黄酒以避虫咬的习俗; 以前是大人喝雄黄酒,因雄黄对人体 胃肠有伤害,故此习俗业已改变。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辅佐楚怀王时,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反动贵族诬陷而去职; 顷襄王时遭流放,首都郢 ( yǐnɡ,今湖北江陵) 被秦攻陷后,他以身殉国,投汩 ( mì) 罗江 ( 湖南湘江支流) 而离世。时为五月初五日下午五时,时年五十五岁。五个 “五”,有点离奇: 五十五岁,五月初五,下午五时。此为武汉大学已故谭介甫先生 《屈赋新编》所述,可备一说。

五月初五为什么称 “端午”呢?

《说文·耑 ( duān) 部》: “耑,物初生之题也。”段注: “题者,额也。人体额为最上,物之初见即其额也。古发端字作此,今则端行而耑废,乃多用耑为专矣。”

依段注知 “端”为发端义。

《说文·页部》: “题,额也。”段注: “《释言》、 《毛传》曰:‘定,题也。’引申为凡居前之称。”

“端”为物初生之 “题”, “题”引申为 “凡居前之称”,是知“端”有发端、初始之义。

端午”本名 “端五”。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 《风土记》:“仲夏端五,端,初也。”“端五”即初五; “端午”本名 “端五”,所以 “端午”即 “初五”。因是仲夏,故五月初五就是 “端午”,此日之节,即 “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 “端阳节”。《月令广义》卷一: “五月初五日端阳节。”为什么称 “端阳”呢?

“午”为十二时辰之一,为11 点至 13 点中午时分。日为阳,夜为阴,因此,“午”为阳,故 “端午”又谓之 “端阳”,是以 “端午节”又称 “端阳节”了。


端午节 成语接龙

【顺接】:节外生事 节用裕民 节变岁移 节用厚生 节俭力行 节齿咬牙 节衣素食 节用爱人 
【顺接】:逢年过节 寒花晚节 箕山之节 七举时节 倾心折节 孤忠亮节 謇谔之节 清风亮节 
【逆接】:首鼠两端 好为事端 模棱两端 荦荦大端 虚构无端 行为不端 各执一端 析律贰端 
【逆接】:端人正士 端康相代 端木蕻良 端庄俏丽 端木辞金 端本清源 端本正源 端委庙堂 


 查看:「端午节」的典故、端午节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