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蟹无监州

【成语】:有蟹无监州
【拼音】:
【简拼】:
【解释】:

【典源】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国朝自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尝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太祖闻而患之,下诏书戒励,使与长吏协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至此遂稍稍戢 (ji)。然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至今士人以为口实。”

【今译】 宋代自攻下湖南一带后,开始在各州设置通判一职。通判既不是辅佐知州的副职,也不是其下属,所以常与知州争夺权力,宋太祖得知这种情况很是忧虑,于是下诏书令知州与通判协调政事。凡是政令,都要二人共同签署,这样矛盾才渐渐平息,但至今知州仍往往与通判不和。有一位少卿名叫钱昆,余杭人,喜爱吃螃蟹。他曾谋求做州郡官,有人问他愿意去哪个州,钱昆回答:“只要是有螃蟹而无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

【释义】 后以此典指为官不愿受牵制; 或用以咏螃蟹。

【典形】 不可无螃蟹、监州拘、无蟹有监州、有监州。

【示例】

〔不可无螃蟹〕 元·薛昂夫《庆东原·西皋亭适兴》:“黄花又开,朱颜未衰,正好忘怀。管甚有监州,不可无螃蟹。”

〔监州拘〕 清·唐孙华《同年吴西齐招食蟹》:“不畏监州拘,遑问岐亭约。”

〔无蟹有监州〕 宋·苏轼《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唱和》:“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

〔有监州〕 明·高启《赋得蟹送人之官》:“郡斋初退食,可怕有监州。”


有蟹无监州 成语接龙

【顺接】:州人堕泪 州官放火 州如斗大 州处不迁 州人借留 
【顺接】:四海九州 泪洒西州 一斛凉州 铁铸九州 从事青州 泪过西州 撞府冲州 跨鹤扬州 
【逆接】:攘为己有 占为己有 惊以伯有 生而不有 此山元有 罄其所有 此中多有 谈空说有 
【逆接】:有作其芒 有情有义 有脚书橱 有利无害 有目共赏 有以教我 有眼如盲 有搭没搭 


 查看:「有蟹无监州」的典故、有蟹无监州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