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裹饭食子桑

【成语】:裹饭食子桑
【拼音】:
【简拼】:
【解释】:

【典源】《庄子·大宗师》:“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 母邪! 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今译】 子舆与子桑是好友,时逢阴雨连绵,十日不停。子舆说:“子桑恐怕饿病了。”带好饭去送给他吃。到了子桑门前,听到里边又似歌又似哭,弹琴唱道:“父亲啊! 母亲啊! 天呀! 人呀!”声音微弱而诗句急促。子舆赶忙进去,问道:“你的歌诗,为什么这种样子啊?”子桑说:“我正思考使我到了如此窘困地步的原因而不得解。父母难道愿我贫困吗?天地对每一个人都没有偏私,天地难道单单使我贫穷吗?这个原因我始终得不出来,那么使我落到这般境地的,是由于命吧!”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友谊真挚; 或形容生活贫寒窘困。

【典形】 裹饭、人穷到子桑、桑舆、子桑饿、子桑苦寒饥、子桑琴、子桑真吾友、子舆桑、酹子桑、子桑愁。

【示例】

〔裹饭〕 清·唐孙华《苦雨》:“我廪幸未罄,裹饭念子桑。”

〔人穷到子桑〕 清·黄景仁《久雨寄示顾文子》:“只疑天意骄河伯,可念人穷到子桑。”

〔桑舆〕 宋·黄庭坚《次韵杨明叔见饯》:“桑舆金石交,既别十日雨。”

〔子桑饿〕 清·唐孙华《寿周砾圃八十》:“商歌原宪寒,霖雨子桑饿。”

〔子桑苦寒饥〕唐·韩愈《赠崔立之》:“昔者十日雨,子桑苦寒饥。”

〔子桑琴〕宋·黄庭坚《次韵无咎阎子常》:“士寒饿古犹今,向来亦有子桑琴。”

〔子桑真吾友〕 明·袁宏道《病中短歌》:“虫臂鼠肝彼何人,嗟来子桑真吾友。”


裹饭食子桑 成语接龙

【顺接】:桑间之音 桑沧更变 桑弧之日 桑田变海 桑中生李 桑田屡变 桑落瓦解 桑扈返真 
【顺接】:蚕妇争桑 移祸枯桑 新亭沧桑 三宿空桑 人世沧桑 陵谷沧桑 南宅楼桑 碧海栽桑 
【逆接】:红装素裹 浓妆艳裹 红妆素裹 银装素裹 翠围珠裹 金装玉裹 金镶玉裹 
【逆接】:裹脚条子 裹足杜口 裹尸马革 裹粮策马 裹血力战 裹粮坐甲 裹足不前 裹巾羞吏 


 查看:「裹饭食子桑」的典故、裹饭食子桑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