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希声以李茂贞兵犯长安,舆疾避难,卒。

公元896年 七月
陆希声以李茂贞兵犯长安,舆疾避难,卒。

《新唐书•陆希声传》:“(希声)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位无所轻重,以太子少师罢。李茂贞等兵犯京师,舆疾避难。卒,赠尚书仆射,谥曰文。”(见资治通鉴卷二六〇)希声,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翱子,生年在大和二年(828)前。大中中为岭南从事。咸通初,商州刺史郑愚辟为从事。后隐居义兴君山之阳,自号君阳遁叟。乾符元年(874),召为右拾遗。见州县疲弊,上言谨防“盗贼”。不久,爆发王仙芝起义。累迁至歙州刺史。昭宗即位,授给事中。乾宁二年(895)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896)以李茂贞兵犯长安,带病避难,卒。希声博学,工书法,能文章。所作《北户录序》肯定该书“博且信”,批评“近日著小说者”皆言鬼神变怪、荒唐怪诞之事,或以诙谐为笑乐之资,强言故事,诋訾前贤。所撰《唐太子校书李观文集序》推崇韩愈“大革流弊”之功,肯定李观文章“不古不今,卓然自作一体”,可见其文学主张。《君阳遁叟山居记》说隐居养生事。宣和书谱卷四称其“尤善属文,通经史,喜著述,且精于正书”。书史会要卷五亦称:“家世有书名……至希声遂能复振家法,且精于正书。宋钱若水常言,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拔、押、钩、格、抵。自言出自二王,斯与阳冰得之,希声授之蛩光。得其法者为一时之绝。”《新唐书•艺文志一》著录其《周易传》二卷、《春秋通例》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三》记其《道德经传》四卷;《新唐书•艺文志四》又录其《颐山诗》一卷。郡斋读书志卷一记其《周易微旨》三卷,谓“希声大顺中弃官居阳羡,自号君阳遁叟,著传十卷,别撰易图一、指说一、释变一、微旨一,通十卷。此微旨也,皆设问答。”同上书卷之下记希声吴子三卷,“魏吴起撰,言兵家机权法制之说。唐陆希声类次为之说料敌、治兵、论将、变动、励士凡六篇”。又有《君阳通叟山集(居)记》一卷,见《宋史•艺文志》。今惟其《君阳遁叟山集(居),记》全唐文,余佚。全唐诗存诗二十二首,全唐文存文六篇。事迹见《新唐书•陆元方传》附传。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