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下》载“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应如

公元-312年 月份不详
《孟子•公孙丑下》载“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应如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孟子自齐葬于鲁》所说:“孟子自齐葬于鲁,言葬而不言丧,此改葬也。

孟子第二次至齐在前318年。期间前315年,燕由于燕王哙让位相国子之而发生内乱。《孟子•公孙丑下》《史记•燕世家》均载孟轲谈伐燕。《燕世家》载:“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燕君哙死,齐大胜。”此“章子”即《孟子•离娄下》等篇所载之匡章。齐攻下燕在前314年。后终因与齐宣王矛盾加剧,孟子于前312年前后在秦、魏、韩联合攻齐时离齐。由此可知,自前318年至前312年,孟子几乎都在齐。孟子孟子与齐宣王进行了内容广泛的谈话。这些谈话只能在前314年齐未攻下燕前。到前314年齐攻下燕时,在“取”与“不取”问题上,宣王孟子发生尖锐矛盾,也就难以心平气和地讨论其他问题了。若其母在此期间卒,孟子必须按儒家“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要求,为其母守丧三年。正因为是改葬,所以他才在丧事完毕后马上返齐。又在齐宣王时,“孟子为卿于齐”、“孟子致为臣而归”(均见《孟子•公孙丑下》),待遇很高,他才有能力去改葬。因而此次改葬时,棺椁很好。“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公孙丑下》)。孟子在回答时明确说道财力允许,他为什么不这样做。所谓“孟子之后丧逾前丧”、“非所逾也,贫富不同也”。(《孟子•梁惠王下》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