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生卒】:787—850

【介绍】: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字文饶。初名缄,又名掌武,似弱冠改名德裕。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吉甫子。早岁盛有词藻,而不乐应举,以荫补校书郎,历幕职。穆宗即位擢升翰林学士,禁中书诏,大制作多诏德裕起草,与元稹李绅齐名,合称“三俊”。不久,受宰相李逢吉排挤出为浙西观察使,复历义成、西川诸镇,政绩卓著。文宗大和六年(832)以兵部尚书召入。次年,拜相,封赞皇县伯。武宗即位再度任相,秉钧会昌一朝前后六年。在武宗支持下,他内定叛镇,抑制权阉,整肃科举吏治;外御回鹘等侵陵,使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封卫国公,拜太尉。宣宗大中初,受牛党打击,迭遭贬谪,先后贬为潮州司马、崖州司户参军。大中三年十二月(公元850年1月)卒于崖州任所。后人因有“李赞皇”、“李卫公”、“李太尉”、“李崖州”之称。

    李德裕在历史上以政治才能著称,为牛李党争时李党领袖。但文学才能也曾获得历代文人的高度评价。他兼擅诸体诗文,尤以文章成就为高;他的一些论及文学创作的篇什亦不乏精辟独到之见,为后世所称引。其文以《会昌一品集》所收政治性的应用文致力最深。会昌朝,他身为宰相,亲自撰写了许多册命典诰奏议碑赞军机羽檄等,不仅数量之大“为唐人文集所仅见”(陈鸿墀《全唐文纪事·体例》),而且文笔高妙,独步一时。其中奏议羽檄之类一般为散体,制诰敕书之类一般为骈体。古代论者尝以汉唐政论文高手晁错、陆贽与李德裕相比。王世贞《弇州山人稿·读(会昌一品集〉》甚至以为李文“无论其文辞剀凿瑰丽而已,即揣摩悬断,曲中利害,虽晁、陆不及也”。明白准确,并能委婉地达意尽意是李文主要特点。其诗赋在中晚唐也独具一格,内容大多围绕仕隐矛盾、宦海风波来状物抒情。文宗时罢相南贬袁州后所作辞赋尤多,诸赋抒写身遭谴逐,览物兴怀之情,文辞优美,感情真切。开成元年(836)所作《大孤山赋》,欧阳修称许道:“赞皇文辞,甚可爱也。”(《集古录跋尾》卷九)其诗以五言见长,古体、律绝兼而有之,以五古为最多。五言诗大部分寄情于平泉山庄的树石景物,透露出李氏对家乡风物的深切眷念,就中可以窥见作者思想深处的仕隐矛盾。诸诗随物赋形,平淡清雅,王士祯以为“别集忆平泉五言诸诗,较白乐天、刘梦得不啻过之”(《池北偶谈》卷一七)。七言诗现存不多,但七律《谪岭南道中作》、七绝《登崖州城楼作》等,常为一些唐诗选本所采录。晚清李岳瑞论其诗以为“古体出入陶、谢,律体颉颃文房、子厚”(《李卫公传》)。其诗风格清新浑雅,自具特色。中晚唐文人词初兴,李德裕也有一些词作。南宋许彦周诗话》录其《步虚词》二首,并给予很高评价。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谓李创《望江南》调,后来白居易等都用此调填过词。德裕此词虽亡佚不可见,但在当时则有创调之功。李德裕的文学思想与其诗文作品一样,颇有不同流俗的见解。《文章论》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一些文学观点。首先,他主张为文应明白切实,具有实用性,认为“琢刻藻绘,珍不足贵”,后世论者从为文角度推重其政治性应用文无不由此。其次,他又主张诗文应不拘形式,自然抒写,“意尽而止,成篇不拘于只偶也”。其诗赋平淡清雅,重在自然抒写性情,正是这种主张的体现。清代创性灵说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称引此语,恰在于其论诗倡导自然抒写性情之意与李氏相符。最后,还提出诗文应当继承《诗》、《骚》传统,在前人的文意辞语基础之上注重意境的创新。此主张对后人在诗文中追求意境的创新很有启发。李德裕的作品,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会昌一品集》二十卷,《姑臧集》五卷,《穷愁志》三卷,《杂赋》二卷。今传《会昌一品集》又名《李文饶文集》、《李卫公文集》,通行者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李氏另编有《次柳氏旧闻》一卷,所记源于柳芳高力士语,共十七条,皆为玄宗时事。此外,其《文武两朝献替记》、《会昌伐叛记》尚有残文见于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傅璇琮、周建国合撰《李德裕文集校笺》。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傅璇琮有《李德裕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