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

【生卒】:约737—约784

【介绍】:

    唐代诗人。字正己。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排行二。李虞仲父。生年一说为天宝二年(743),误。少居洛阳,好尚神仙之术,曾至嵩山学道。年十五以文章自负。安史之乱中避地居庐山。大历初在长安,与皇甫冉卢纶等交往唱和。三年(768)应试落第。五年(770)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在京期间,与钱起司空曙、卢纶等出入权贵之门,文咏酬和,驰名于世,号大历十才子。曾于驸马郭暧席上即席赋诗,压倒众人,时称妙绝。十四年(779)和建中元年(780)居长安。建中三年(782)在凤翔节度使幕。后卧疾江南,为临川尉,授杭州司马,约兴元元年(784)卒。世称李司马。工诗,为大历十才子较杰出者。才思敏捷,古近体兼长,尤工律诗。所作有送别纪行、酬和赠寄、感事书志、怀古咏物、边塞从军等。大多如《江上逢司空曙》、《溪行逢雨与柳中庸》、《瘦马行》等,写怀才不遇、惜友怀乡之哀愁及登临游赏、学仙慕隐之情怀。《宿石涧店闻妇人哭》、《代村中老人答》、《杂歌》、《关山月》等,则感慨战乱,指斥时弊,同情妇女、老人和战士的不幸。《胡腾儿》、《赠康洽》写少数民族形象,哀叹河西等地的沦陷,为大历诗坛所少见。《巫山高》与皇甫冉同题作品均为中唐写景佳作。《鸣筝》等也是传世名篇。在十才子中题材较丰富,反映现实的作品较多较广。其诗“任胸多疏,七字俊语亮节,开口欲佳”(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七),“时一作态,即新警可喜”(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风格清疏俊放。佳者可追踪李白杜甫王维。《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端诗集》三卷。传世版本不一。《全唐诗》存诗三卷,《全唐诗补编》补断句四句。事迹见《旧唐书·李虞仲传》、《新唐书·卢纶传》附传、《唐才子传校笺》卷四。乔长阜有《李端生平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