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生卒】:813—858

【介绍】:

    唐代诗人。字义山。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从祖父起迁居荥阳(今属河南)。早年在玉阳山(今河南济源西)学道,山有玉溪,因号玉谿生。又曾住樊南(长安樊川以南),别号樊南生。一生约略可分三个时期:(一)从宪宗元和八年(813)到文宗开成二年(837),即二十五岁前。商隐九岁丧父,随母由江南回郑州,跟堂叔学古文。十六岁著《才论》、《圣论》,以古文著称。十七岁,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聘他为巡官,使其与己子令狐绹一起学今体文。二十一岁,罢幕归郑州。二十六岁,奉母迁居济源,学道于玉阳山。次年,经左补阙令狐绹推荐,考中进士。令狐楚调兴元节度使,再聘商隐入幕。楚病,代楚草遗表。楚死,送丧还京。(二)从开成三年(838)到武宗会昌六年(846)。二十八岁,应聘入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王爱其才,以女妻之。当时,朝臣分牛党和李党。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商隐因生活关系,在令狐楚死后入王茂元幕。牛党却认为他背恩。所以,本年商隐应博学宏词科,已录取,却被中书长者除名。回泾州后,作《安定城楼》以抒愤。二十九岁,以书判中式,授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次年辞职。三十二岁,又以书判拔萃授秘书省正字。他的《无题二首》“昨夜星辰”、《瑶池》当作于这一时期。(三)宣宗大中元年(847)到十二年(858)。三十五岁,应桂管观察使郑亚聘,为判官。奉使南郡途中编定《樊南甲集》。次年罢幕北归。三十七岁,为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幕判官,得侍御史衔。卢卒,归长安。妻王氏卒。是时,令狐绹为相,商隐求入翰林院而不得,仅补太学博士。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聘,为节度书记,改判官,加检校工部郎中衔。四十一岁编定《樊南乙集》。府罢,随柳返京。四十四岁,柳荐之为盐铁推官。次年游江东。四十六岁,罢职还郑州,病卒。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诗人和重要骈文家。吴乔《西昆发微序》:“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义山始虽取法少陵,而晚能规模屈、宋,优柔敦厚,为此道之瑶草琪花。”商隐诗在李、杜外,能独辟一种新的境界,可与韩愈抗衡。其诗以《无题》、《锦瑟》等篇最具特色。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序》称:“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言,屈、宋之遗响,而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钱钟书《谈龙录》谓李诗“虽琢炼精莹,而真情流露,生气蓬勃,异于雕绘夺情,工巧伤气之作。若后世所谓‘昆体’,非不珠光玉色,而调枯烟灭矣!”正说明《无题》、《锦瑟》等诗的绝伦超群。其余,感怀诗如《安定城楼》,思深意远,于杜甫为近;咏史诗如《筹笔驿》,讽刺诗如《瑶池》,亦复工于比兴,善于用典,有他的特色。钱钟书在给我的信里说:“樊南四六与玉溪诗消息相通,犹昌黎文与韩诗也。杨文公(亿)之昆体与其骈文,此物此志。”指出商隐“以骈文为诗”,于李、杜、昌黎外,另辟新境,开出一种新的境界。李商隐的骈文,源于庾信,得其“清新”和“凌云健笔”两方面,有声律气势,善写景物,感情昂扬而强烈,能感动人,清新而不陈旧,挺拔而不纤弱,华艳而不浮靡,富有情韵之美,跟他的诗风有相通处。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研究李商隐诗的参考书目,有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笺》、岑仲勉《〈玉谿生年谱会笺〉平质》;今人的著作,有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钱钟书《谈龙录》有关各条,周振甫《李商隐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