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生卒】:772—842

【介绍】:

    唐代诗人、散文家。字梦得。排行二十八。洛阳(今属河南)人,郡望中山(治今河北定州)。匈奴族后裔,北魏孝文帝时改汉姓。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其家因避安史之乱居苏州嘉兴(今属浙江),禹锡生于该地。早年客居江南,曾从皎然灵澈学诗。贞元六年(790)西游长安。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795),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800),辟徐泗濠节度掌书记,改淮南节度掌书记。贞元十八年(802),调补渭南县尉。次年迁监察御史,与韩愈、柳宗元为同僚。永贞元年(805)转屯田员外郎,与柳宗元同为王叔文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宪宗即位后,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任职期间,作《聚蚊谣》等讽谕诗多篇,及《天论》等,并开始学习民歌。元和九年(814)奉诏返长安,因作《戏赠看花诸君子》语涉讥刺等,贬连州刺史。后以丁母忧去职。连州所作诗,《平蔡州》等咏写时事,《插田歌》等表现出对风土民情诗创作的热情。长庆元年(821)授夔州刺史。在任学习当地民歌作《竹枝词》等,取得重要成就。长庆四年(824)调任和州刺史,赴任时作《西塞山怀古》,在任时作《金陵五题》等,使其咏史怀古诗创作臻于高峰。大和元年(827)授主客郎中分司东都。后迁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大和五年(831)出为苏州刺史,有政绩。历汝州、同州刺史。开成三年(838)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在任与白居易交往唱和甚密,并称“刘白”;曾依白居易《忆江南》词曲拍填词。官终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禹锡是唐代为数不多的诗文成就俱著的作者之一。所作《董氏武陵集纪》论诗说:“诗者,其文章之蕴耶。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工于诗者能之。”其诗远绍风骚,近宗盛唐,继大历予以新变,在中唐韩孟元白两派外自成一家,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晚唐杜牧等及宋代苏轼、黄庭坚等均曾受其影响。诗歌内容主要有酬和、讽谕、感遇、时事、咏史怀古、风土民情等类,表现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切关注,对迫害革新者的强烈愤慨,对个人坎坷的深沉感慨和不甘屈服,对民风民情的热情咏赞,大多情意厚重豪健,识见深刻高超。艺术上,取境优美,善用典实,韵味深长,笔调深沉含蓄,语言工炼畅丽,气势雄健矫拔。各体均有佳作,近体优于古体,七绝最工,可以方驾盛唐。总体成就,咏史怀古诗最高;而学习民歌的风土民情诗,居唐人同类作品之冠,影响尤大。文章博采众长,兼备各体,内容深广,见解卓越,征引渊博,文词宏丽,气机畅达,尤长于说理。为中唐古文运动的积极响应者,李翱称其与柳宗元同为韩愈“伦辈”。有文集四十卷,原为作者亲编,《新唐书·艺文志四》有著录。后散逸十卷,宋代宋敏求辑遗逸诗文为《外集》十卷。传世版本中,《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和《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较通行,中华书局版《刘禹锡集》较完备。笺注本有瞿蜕园撰《刘禹锡集笺证》。事迹见《子刘子自传》,新、旧《唐书》本传。卞孝萱有《刘禹锡年谱》、《刘禹锡丛考》、《刘禹锡研究》、《刘禹锡评传》等。罗联添有《刘梦得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