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生卒】:737—793

【介绍】:

    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高门望族,曾祖韦待价是武后时宰相,祖父韦令仪做过宗正少卿。少年时代练习武艺,有很高的骑射本领。凭着门荫和武艺,十五岁时就当上了玄宗的侍卫,颇有得意之感。因此沾染了不少纨袴子弟的不良习气,后来对此表示悔恨,又毫不遮掩地将这些不光彩的事写入诗中,可见其性格率直豪爽的一面。安史叛乱使他失去了侍卫之职,只好向扶风、武功一带逃难。两三年的逃难生活对他的教训一定很深,冷酷的现实也逼得他只好走科举之途以求进身,于是决心折节读书。乾元二年(759)左右进入太学。但早年当侍卫时带来的劣根性难以根除,当玄宗于宝应元年(762)死去以后,他失去依恃,遭人排挤,只好离开太学。后来历任洛阳丞、高陵宰、鄠县令、栎阳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在韦应物的世界观中,儒家仁政爱民思想起着主导作用。在历任地方官任上,他努力实践这一信条,努力做些有益于民生的事。如赈济灾民时,顶着烈日,毫无怨言。基于这样的思想,他常常自责很严,和农民有了一些共同语言。他为农业丰收而喜悦,为农民深受兵凶徭赋的残害而担心,宁愿受上司责备甚至被免官归田,也不愿苛虐地敲剥人民。这使他的田园诗有了自己的鲜明特点,如《观田家》真切地写出了农民的喜悦和希望,辛劳和痛苦,反映了唐代农民受剥削之惨重,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韦应物是大历年间著名诗人。他的诗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风格潇洒自然,淳厚朴实,清远简净中时见秾丽,淘洗锤炼而又生机活泼。在有唐一代诗人中,卓然自成名家。白居易《与元九书》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明代钟惺《唐诗归》说:“韦苏州等诗,胸中腕中皆先有一段真至深永之趣,落笔自然清妙,非专以浅淡拟陶者。”田园诗外,悼念亲人的诗如《出还》,写得极其真挚感人,山水诗以《滁州西涧》最为有名。诗集以《四部丛刊初编》本《韦刺史诗集》、《丛书集成初编》本《韦苏州集》较通行。陶敏等有《韦应物集校注》,孙望有《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事迹见宋王钦臣《宋嘉祐校定韦苏州集序》、沈作喆《补韦刺史传》、《唐诗纪事》卷二六,参孙望《韦应物事迹考述》、傅璇琮《韦应物系年考证》、罗联添《韦应物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