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释】:
①杪:树木的末梢。孙觌《西山超然亭》:“孤亭坐林杪,俯见飞鸟背。”引申为年月季节的末尾。杪秋:秋末,深秋。
②幽谷:深谷。《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③疏:稀疏。寂历:寂寞,寂静。韩偓《曲江晓思》:“云物阴寂历,竹木寒青苍。”孔平仲《深夜》:“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④微:指泉声细微。
⑤机心:机巧的心计。《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又《魏书·公孙表传》:“不可启其机心,而导其巧利。”后指深沉权变的心计,柳诗化其意而用之。
⑥麋鹿:稀有珍贵动物,鹿属,形体庞大。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个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故俗称“四不像”。

【译文】:
秋末的大地披着一层浓重霜露,我早晨起来走向那幽暗的南谷。
枯黄的树叶覆盖着溪上的小桥,荒凉的山村只有参天的老树。
寒花开得疏疏落落何等寂寞,深谷的泉水细小而时断时续。
机巧之心很早以前就已忘却,何以我还能惊动那机敏的麋鹿?

【赏析】:
  本诗写于元和六年秋,是一首山水小诗,再现了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上所见的景物,写得清朗疏淡,景情交融。
  首句点明时令,次句交代行踪,为全诗写景抒怀奠基。杪秋,即深秋,是令人多愁易悲的时节:“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着一个“重”字形容霜露,造成一种寂寞凄清的气氛,既是深秋的典型景象,又巧妙地为“秋晓”二字点题。而“行幽谷”三字,亦熔铸着同样的艺术匠心。
  中间四句,紧扣“杪秋”二字,写晓行中的一路所见。运用移步换形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具有特征的局部景物,而各局部景物绾合起来,便展现出一幅荒凉凄清的画卷。诗人行幽谷,来到小溪,过溪上小桥,桥面上被一层厚厚的枯叶所覆盖。然后路经荒村,满目萧疏,除了参天的古树,别无他物。放眼南谷,那一向斗寒傲霜的山花,却开得疏疏落落;从幽谷流出来的细微泉水,失却淙淙流韵,时断时续也近乎枯竭……
  物由人驭,景因神定。诗人笔下的这些凄清寂寥的景物,恰好与他的身世遭遇相协相融,这正如他在《钴鉧潭西小丘记》所描写的那样:“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因此可以说,这首诗不是客观地描绘大自然的荒凉景象,而是在艺术构思过程中,投入了诗人自己的身影,借这幅荒凉寂寥的画面,寄寓了流落不遇之心境,抒发了怫郁感慨之情怀。细心咀味,景与情的高度凝合便一目了然。
  以上六句,画面黯淡,格调低沉。而结尾则笔锋逆转,另开新境。诗人这时突然看见一只受惊的麋鹿,急匆匆地从身旁飞驰而去。于是他浮想联翩:“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引用此典,意在表白心迹: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就不在意宦海升沉和仕途得失,早已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既然如此,为什么那只麋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如此收笔,余韵邈远:喜耶?悲耶?柳宗元由于在政治上失意,被摒弃于“龙门”之外,久居荒芜偏远之所,无限的寂寞和忧伤,无时无刻不在残酷地折磨着他。因此,故作旷达之语,正是落魄士子生活、思想感情的传神写照。以乐语写哀,其哀更甚!
  这首诗,运用列锦修辞手法,紧紧围绕一个“荒”字,将杪秋晓行所见景物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诗人用白描展现客观事物,意象俱足,故深得文人骚客的赞赏。比柳宗元后出生四十年而被誉为“花间词人”鼻祖的温庭筠,即步武柳诗而写了一首很著名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一经比较,其模拟之迹便隐约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