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运

古代由陆路转运税粮的一种运输方式。起于秦。《史记·主父偃传》载:秦始皇“又使天下蜚刍挽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因陆运主要靠各种车辆运载粮食,故又称“车运”。如东汉用驴车运粮至北疆;三国时蜀以木牛、流马(两种经过改革的小车)运粮到斜谷口(今陕西眉县西南);北魏发牛车运粟塞上等。由于陆运耗费人力、物力大于水运,故随着运粮数额的增加,隋唐以后,水运逐渐替代了陆运,只在水路不通处才由陆路转运。如唐初曾将运至洛阳含嘉仓的江、淮漕粮用车或驼陆运至陕州(治今河南陕县);明初会通河淤,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至卫辉府(治今河南卫辉)采用陆路运输,待河浚通乃罢。但边远地区仍有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