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

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指人的形体与精神。《庄子·知北游》:“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认为精神产生形体,神先形后。《荀子·天论》:“形具而神生。”主形先神后说。韩非则提出神不离形。《韩非子·喻老》:“此言神明之不离其实(形体)也。”西汉初司马谈亦认为“形神离则死”(《史记·太史公自序》)。东汉桓谭以烛火喻形神,谓“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新论·形神》),说明精神不能离开形体而独存,犹火之不能无烛而独燃。王充继桓谭之后,以薪火喻形神,谓“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论衡·论死》)主张神不离形。至南北朝,形神问题成为反佛斗争之中心问题。佛教主形神相离、神不灭论,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提出“神”为“极精而为灵者也”,故可离形而独存。范缜继承荀、韩等人之形神观,提出“形神相即”之命题:“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又以刃利之喻说明“形质神用”(《神灭论》),批判佛教神不灭论,为后世学者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