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朔

天文学名词。亦称经朔。按日、月的平均运动算出的合朔时刻,称为平朔。但由于太阳、月球的运行非匀速,朔望月实际长度有时可比平均值29日12时44分长6小时,也可短6小时。因而,按匀速计算出来的平朔,与真正合朔不同,使得日食有时发生在上月终的晦日,有时则发生于本月初二日,这是平朔的缺点。东汉末,刘洪实测近点月内月球每天的运行速度,创立了求朔、弦,望定大、小余的方法,用来推算日、月合朔、弦、望的确定时刻。唐武德二年(619),行用傅仁均制《戊寅元历》,开始采用定朔代替平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