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   guó jì fēn gōng

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西欧各国产业革命的完成和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使国际分工体系开始形成。19世纪最后30年以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和20世纪50—7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宇航工业、新材料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迅速发展,推动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和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迅猛发展,从而促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总体上看,国际分工存在着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分工,主要是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差异所促成的不同产业的分工和产业内部生产专业化的分工。另一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之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其特征是“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通过不等价交换,使许多经济落后国家成为少数发达国家的廉价原料产地和工业品的市场。除了以上两种基本类型外,发展中国家之间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国际分工关系,作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因素,也已开始萌发并日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