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汉字「吳」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卷十】【夨】 五乎切
欹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大言也。从夨、口。欺𡗾古文如此。
徐鍇曰:“大言,故夨口以出聲。《诗》曰:不吳不揚。今寫《诗》者改吳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查看扫描版
大言也。
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八字。乃妄人所增。今𠜂正。檢韵會本正如是。周頌絲衣、魯頌泮水皆曰不吳。傳箋皆云吳、譁也。言部曰。譁者、讙也。然則大言卽謂譁也。孔沖遠詩正義作不娛。史記孝武本紀作不虞。皆叚借字。大言者、吳字之本義也。引伸之爲凡大之偁。方言曰。吳、大也。九章。齊吳榜以擊汏。王注。齊舉大櫂。
从夨口。
大言非正理也。故从夨口。五乎切。五部。何承天改吳作㕦。音胡化反。其繆甚矣。
古文如此。
从口大。
臣鍇曰:「大言,故夨口以出聲也。
《詩・頌》曰:『不吳不揚,不告於訩。』今寫《詩》者擅攺呉作㕦,又音作華,其謬甚矣。會意。」
汉字:「吳」 字形演变
師酉簋(金)西周中期
作吳姬匜(金)西周晚期
吳王光鑑(金)春秋晚期
包2.167(楚)
曾131(楚)
說文古文
說文‧夨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康熙字
楷体
【上一字】奊 【下一字】夭